五十余载风雨兼程,团队不仅创制出大批优异种质资源,更选育出铁7922、铁C8605-2等在全国广泛应用的自交系,审定推广了铁单4、铁单8、铁研58、铁研919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种。
近年来,铁0255、铁0941、铁T0278、铁T12067等新自交系的成功选育,进一步巩固了团队在玉米育种领域的技术优势。
“我们的成果从不是‘纸上谈兵’,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每一步都紧扣生产需求。”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第一课题主持人徐韶介绍,今年试验田4月末完成播种,目前新品种鲜食玉米已顺利收获,其他试验品种进入灌浆关键期,单倍体育种地块也刚结束授粉。
科研人员正同步开展株高、穗位、病害等性状调查,为后期数据汇总和品种筛选筑牢基础,“加上日常杂草防治、病害监测,我们有专门团队全程跟进,确保试验数据精准、成果能快速落地。”
高转化率的背后,是一支强大科研团队的支撑。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现有专业育种人员21人,其中研究员3人、正高级农艺师9人、高级农艺师7人,14人拥有硕士学位,形成老中青结合、技术能力过硬的梯队。
依托这支队伍,研究所近年来持续承担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既有辽宁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下达的“辽宁北部生态区早熟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农业重大专项,也有国家玉米区域试验、辽宁省玉米预备试验与区域试验,同时还为东方科企联合体、东北科企联合体等4家联合体提供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技术支持,全方位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方面,将进一步丰富玉米种质资源,以市场为导向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宜机收的新品种,满足不同地区农业生产需求;
另一方面,将优化种质创新方法,重点拓展单倍体育种及分子育种技术,提升育种效率和品种竞争力。
从辽北大地到全国18个省区,市农科院的玉米科研成果正持续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注入动力。正如徐韶所说:“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我们会继续扎根田间,让更多优质玉米品种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