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即鉴定、描述和命名,“类”即归类,按一定秩序排列类群,也是系统演化。
4:在哲学中,范畴是指把事物进行归类所依据的共同性质。比如说时间{时刻/时段},空间{距离/体积},质地{质量/密度},关系{绝对/相对}等都是范畴。在分类学中,范畴指种类的本质。它不是种类本身,而是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性质依据。
从哲学角度看,人们观察、思考与表述某事物的“思维角度”,简称“维度”。例如,人们观察与思考“月亮”这个事物,可以从月亮的“内容、时间、空间”三个思维角度去描述;也可以从月亮的“载体、能量、信息”三个思维角度去描述。
6:分类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具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属于一个不确定集合的逻辑方法。
7:分类可以使大量繁杂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可以发现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们认识具体事物提供向导。
8: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其中,构成集合的这些对象则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10:ABC分类控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
11:特征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如何描述一个事物,如何描述决定了如何定义,如何定义决定了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决定了如何发展。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我要发展一个事物,需要理解,要理解,需要定义,要定义,需要描述,要描述,需要维度,要维度,需要选择特征。特征/特性的选择是发展事物的起点,也是事物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所以需要先理解维度的概念,除了可以参考正文前的描述外,还可以参考我的一个定义:维度就是描述事物的角度。
比如从意义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有意义与无意义;从价值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有价值与无价值;从重要性上来分,可以分为重要与不重要。
维度的积累是分类的核心,这决定了如何展开分类,对维度的理解与定义是分类的关键,这决定了分类的意义。
比如以合理性为维度开始划分,分为合理与不合理两类,那么何为合理,则是一个关键的定义。
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来看二分法,二分法是简化整体的基础方法,将整体透过某个角度划分为两类,使理解难度降低;
四象限划分法是两个二分法的组合,比如重要与紧急四象限,是重要与紧急两个维度的组合。
充分使用二分法也有助于建立结构化视野,以信息为例,在独立思考中,要求我们区分事实与观点,这是一种二分法,这种基本的分类,为大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通用视角。
逆反思维为二分法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方法:先创建反向对象,再发现反向对象;
比如一本书中有“建设性失败”这个描述,为了深入理解这个词语,可以使用二分法,将其从建设性与成败两个角度分别展开:
在《决定要素论》一文中,我提到过一个求真思维,求真思维要求行动总是围绕必真对象展开,求真思维要求必须存在必真对象;这是根据真这个角度,将事物分为两类:真与假。
亚马逊CEO贝索斯说:“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华为在2019年1月有一个内部通知:一切向“作战”靠拢,努力让所有的不增值管理消亡;这是从价值的增减的角度,将管理行为分为了两类:增值与不增值。
在负责一款产品时,发现一个问题:不够了解产品的变化;所以当变化来临时,会措手不及。
比如在使用产品的客户中,哪些行业居多,哪些行业比较少,哪些行业正在增加,哪些行业正在减少;
最近在研究B站的一些用户反馈时,发现其中大量反馈集中在对列表的控制上,用户希望对列表进行细分,比如收藏夹、稍后再看、关注等等;
在《范围的三个基本类型》一文中,说明了范围的三个基本分类:全部、部分及个体。
在ABC分类法中,分类建立了控制的基础,比如在疫情期间,政府根据疫情情况,分清主次,将地域分为高中低风险三类地区,然后有针对性的处理。
在垃圾分类的设计中,也使用了相似的思想,使垃圾在源头建立了一种秩序,在向下流动时,系统不会因流动而增加混乱度。
产品经理会对每一条需求评估上业务影响力的尺寸,如:XXXL 影响一千万人以上或是可以占到上亿美金的市场,XXL,影响百万用户或是占了千万金级别以上的市场,后面还有XL,L,M,S,这样下来。
开发团队也一样,要评估投入的人员时间成本,XXXL表示要干1年,XXL干半年,XL干3个月,L干两个月,M干一个月,S干两周以下等等。
当业务影响力是XXL,时间人员成本是XXL,需要简化需求,把需求简化成XL,时间人员成本变成M以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创造了一个概念:控制区;根据可控制的程度,将原因所处的区域分为三类:完全控制区、不完全控制区、不可控制区;为积极解决问题创造了理论依据,为了避免陷入消极,应该优先去探索完全控制区内的原因,而不是不可控制区内的原因。
这四个分类,不仅是品牌的质量,也是一个人行为的质量划分,甚至可以是更多事物的层次的划分。
在《节点、连接与网络》一文中,我根据连接的强度,将连接分为强连接、一般连接、弱连接三类,并建立了相互转化的流动关系。
在《支付宝12月赏金活动浅析:三个池子》一文中,描述了支付宝的一个活动背后的流动概念:
分类也是一项固有能力,人趋利避害的本能,说明潜意识里有一些分类标准,所以发展分类能力,就是挖掘人的自身潜能。